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

西安高新区医疗器械领域重大技术成果接连涌现

近日,西安京工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参与研发的国内首款体外膜肺氧合设备(ECMO),首次应用于临床,成功救治了两名危重心血管病患者,该产品成功打破了国外产品的垄断,实现了国产医疗器械自主化研制的重大突破,为万千心血管危重症患者带来福音。

国内首款ECMO首次应用于临床

本次国产ECMO成功应用于临床,只是近期西安高新区医疗器械领域一系列重大突破的其中之一。近年来,西安高新区积极构建“众创+孵化+加速+产业园区”四级孵化模式,持续深化对生物医药企业的服务和支持,激发产业创新活力,催生一大批重大技术成果。

全球最新一代“交联聚烯烃”人工晶状体

除国内首款体外膜肺氧合设备(简称ECMO)外,11月3日,西安高新区在孵的维度生物3D打印骨科植入物项目技术带头人、空军军医大学教授郭征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1月12日,西安眼得乐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宣布,企业研发的全球最新一代“交联聚烯烃”人工晶状体在手术中成功植入患者眼内,取得良好术后效果;11月25日,西安蓝极医疗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参与研发的世界首台输出功率为30W蓝激光手术设备及RCD-600半自动体外除颤仪正式投入临床使用,实现了国产重大医疗器械在半导体激光领域自研、自制的重大突破;同样在11月25日,西安瑞新康达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的首款产品,RCD-600半自动体外除颤仪正式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即将投入临床。
这些成果或引领全球生物医药技术进步、或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难题、或获得国家重要奖项、或将很快投入临床,为人类健康提供新的保障。这一系列创新成果的取得,是西安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创新活力的集中体现。
创新之树需要适宜的气候和土壤,西安高新区雄厚的产业基础和完善的服务体系,为企业开展科技创新培植了“肥沃土壤”、带来了“充沛雨露”,是近期系列创新成果诞生的重要保障。

西安高新区是我国中西部地区生物医药产业重要聚集地,截至去年底,累计注册生物医药类企业4850家,产值达314.12亿元。经过多年在产业的深耕,西安高新区已发展出成熟的生物医药产业培育链条,建立起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为纽带、多种网络服务平台为支撑的创新体系,形成了项目培养、企业孵化、产业培育的全链条服务体系,为企业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过去十多天,因参与研发世界首台输出功率为30W蓝激光手术设备及RCD-600半自动体外除颤仪,西安蓝极医疗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在业内一时名声大噪,但和所有的初创企业一样,这家公司也经历了艰难的初创期。

西安蓝极医疗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我们最初启动资金都是来自于家人、朋友的自有资金,这是创始团队在创业初期最大的压力。”贺大林是西安交大一附院泌尿外科教授,也是西安蓝极医疗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的创始合伙人,他说,当时西安高新区及时提供的孵化场地和扶持资金,帮助企业渡过了艰难的初创期。目前,公司发展已经渐入佳境,员工工资在今年平均上涨了30%,“未来我们将更有能力惠及百姓,为中国健康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研发轰动业界的全球最新一代“交联聚烯烃”人工晶状体的西安眼得乐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眼得乐”),是西安高新区自主培育的高科技企业。但作为一家初创企业,人才引进曾是环绕在“眼得乐”头顶的一道难题。
“眼得乐虽然研究方向领先、创新成果丰硕,但很多高校毕业生对其仍知之甚少,企业吸引人才面临困难。”今年4月,在西安高新区创业园发展中心的组织下,眼得乐与园区众多生物医药企业走进校园参与校招,不仅招到了所需人才,也打出了企业知名度。

西安高新区2021年生物医药企业春季校园招聘活动现场

除此之外,维度生物、京工医疗、瑞新康达等近期取得重大创新成果的医疗器械类企业都是西安高新区完善服务体系的收益方,在这些企业发展中,西安高新区依据企业需求,为生物医药企业在投资、融资、人才引进、税收减免、房租补贴、创业培训等方面提供了差异化支持。
据了解,目前西安高新区已设立20亿元生物医药产业母基金,形成了包含生物医药专项政策、高层次人才政策、总部企业发展政策等全方位的政策体系。今年,西安高新区还出台了秦创原创新驱动系列政策,特别是支持生物医药先进制造业发展政策,通过面向产业细分领域生物医药、医疗器械、检测检验等门类,针对企业研发周期长、投资风险高等实际特点,指定鼓励突破创新阶段型成果产业政策,务实有效的推动企业产业创新、产品升级,为企业生物医药企业开展科技创新提供了强力支持。
未来,西安高新区将继续秉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的思路,从招大商大招商、建强载体、创新引领、做优存量、服务好企业五大方面发力,打造汇聚全球资源的生物医药产业全产业链体系格局。



作者:张静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