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

高端医疗器械迎来国产“智造之光”

2020年3月4日,XINSORB支架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批上市,这是我国首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雷帕霉素洗脱生物可吸收支架,目前已在心血管领域推广使用。”12月9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葛均波,在江苏南京举行的智能制造赋能高端医疗器械发展论坛上表示,近年来,我国医疗器械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期,国产医疗器械占比正在逐步提升。

  据了解,中国心血管病患病率及死亡率在过去27年中逐步上升,目前约有3.3亿患者,死亡率占居民疾病死亡构成40%以上。葛均波介绍,在以往的冠心病治疗手段中,常使用心脏支架,帮助已经堵塞或濒临堵塞的“生命通道”再次畅通,目前,大多数患者使用的是第三代金属药物支架,但由于金属材质被身体视作外来物,所以还存在诸多弊端。

  而葛均波团队研制的XINSORB生物可吸收支架,采用的是完全可降解聚合物材料作基体材料,植入人体后,经过三年左右,整个支架就可完全降解为水和二氧化碳。简单来说,较之传统的金属药物支架,XINSORB生物可吸收支架在进入人体完成治疗任务之后,便“功成身退”,消失得“无影无踪”,不会给身体带来额外的负担。可以有效减少血栓困扰,减少长期异物炎症反应,也更方便再次植入支架。

  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核能院院士吴宜灿说:“过去,我国肿瘤高端放射治疗装备都被国外品牌垄断,进口精准放射治疗设备占市场90%以上份额。随着高端医疗器械自主创新,我国国产高端医疗器械行业正在快速发展。”

  会议期间,记者了解到骨科等领域也迎来了国产“智造之光”。

  “目前‘人工智能+3D打印’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数字医学领域,临床应用于骨科、肿瘤科、口腔科等诸多科室,有了‘人工智能+3D打印’,就可以快速设计个性化的产品,价格也下降到能够适合于临床需求。”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主任医师、民政部智能控制与康复技术重点实验副主任王金武介绍到,以往的RPT快速成型技术(3D打印技术)需要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数控技术、激光或电子束技术等技术辅助设计和制造,个性化产品设计加工等时间很长,而如今的“人工智能+3D打印”技术,能够快速设计个性化产品,比如在脊柱侧弯疾病的治疗过程中,传统的取样办法是用石膏来取样,病人会很痛苦,但现在利用数字技术,5分钟病人就可以取完样,取样之后病人就可以回家,然后等待3D打印技术为其“量体裁衣”,制作出个性化的侧弯矫形器,后期病人的穿戴过程会更加的舒适,效果也十分明显。

  “目前我们团队已经获得了首个3D打印医疗器械注册证,我们还设计了3D打印枪,可以直接将软骨打到软骨缺损的部位,实现手术的微创化、智能化、精准化,我们认为3D打印非常有前途。”王金武说。

  东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院长、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生物材料与医疗器械研究所所长顾忠泽则带来“人体器官元器件”的好消息。据他介绍,其团队基于全新细胞测量的方法开发了用于血管、肝脏等多个“人体器官元器件”,可以对药物疗效进行精准评估。它的作用就是在元器件上将器官组织重新构建出来,并观察药物与器官的反应过程。“药物的成本并不在生产线上,而是在研发线上,我们的成果不仅能够更加精确的检测药效,还能将药物研发实验的流程缩短,极大降低研发费用,从而控制药物成本。”顾忠泽说。

  从中国组装到中国制造,如今,一些高端医疗器械正在向“中国智造”迈进。正如葛均波所说,高端医疗设备国产化是趋势,是我国医疗行业未来发展的共同目标,未来中国必将建设世界一流的医疗器械创新平台,开发属于我们自己的原创产品来为患者提供更好更优质的服务。

(责任编辑:韩梦晨)